Optimal Routing Protocols to Routing on Multiple Optimality Criteria

Abstract

传统路由协议(如BGP、EIGRP)在非等张性(non-isotonic)度量下无法计算最优路径,且仅支持单一最优准则。本文提出部分序矢量协议(Partial-Order Vectoring Protocol),通过:

  1. 部分序替代全序:将全序(total order)转化为满足等张性(isotonicity)的部分序(partial order),确保协议收敛到主导路径(dominant paths)。
  2. 多准则路由:支持同时为不同应用(如文件传输、视频流)选择不同最优路径。
  3. 标签转发机制:基于属性集选举结果动态标记数据包,实现路径选择。
    实验证明:在真实拓扑(Rocketfuel/CAIDA)中,平均主导属性数<3,收敛速度优于传统协议。

1. Introduction

背景与问题

  • 路由代数模型:路径属性(attribute)通过扩展操作(⊕)和全序(≼)定义最优路径(如最短路径)。
  • 等张性缺失问题:若⊕对≼非等张($a≼b$ 但 $c⊕a \not≼ c⊕b$),则标准矢量协议(如BGP)无法收敛到最优路径(例:图1中EIGRP无法计算最快路径)。
  • 单一准则限制:现有协议无法同时支持多目标(如低延迟+高带宽)。

现有方案缺陷

  • 启发式协议(如EIGRP):缺乏理论保证,路径非最优。
  • 多路径协议(如ECMP):仅支持等张度量,无法处理策略冲突。

本文贡献

  1. 理论框架:提出最大等张约减(Largest Isotonic Reduction),将任意全序转化为满足等张性的部分序。
  2. 协议设计:
    • 节点选举属性集(非单一属性)并广播。
    • 源节点基于应用需求从集合中选择最优属性(如最短最宽/最宽最短)。
  3. 多准则支持:通过部分序交集体系统一处理多目标。
  4. 实验验证:在ISP/AS级拓扑中验证高效性与可扩展性。

2. Background

关键概念

  • 等张性(Isotonicity):$a ≼ b ⇒ c⊕a ≼ c⊕b$,确保协议收敛到最优路径。
  • 严格左膨胀(Strictly Left-Inflationary):环路属性满足 $b ≺ \hat{a}[C]⊕b$,避免无限循环。
  • 主导属性(Dominant Attribute):集合中不被其他属性支配的元素(帕累托最优)。

相关工作分类

类别 代表工作 局限
代数路由框架 Sobrinho [5], Griffin [7] 仅支持全序且需等张性
多目标路径算法 Hansen [30], Martins [31] 集中式计算,不适用分布式协议
BGP多路径扩展 Wang [23], YAMR [37] 无法解决非等张性问题

3. Method

3.1 理论框架设计

  • 最大等张约减(LIR):
    对全序≼,构造部分序 $≼^{R^*}$:$a ≼^{R^*} b$ 当且仅当 $∀x_1..x_n, \ \hat{x}⊕a ≼ \hat{x}⊕b$(定理1)。
    示例:最短最宽序 → 宽度-长度积序(图2 vs 图6)。
  • 多准则整合:
    对准则集$O$,取部分序交集 $≼^O = \cap_{i∈O} ≼_i$,再求其LIR(图6)。

3.2 协议设计

部分序矢量协议流程:

  1. 初始化:目的节点广播 $\{ε\}$。
  2. 属性计算:节点$u$收到邻居$v$的属性集$B$后:
    $$C_u[v,t] = \{ a[uv] ⊕ b \mid b ∈ B \}$$
  3. 选举主导集:
    $$E_u[t] = \mathcal{D}_≼ \left( \cup_{v} C_u[v,t] \right)$$
  4. 标签转发(图3):
    • 为 $E_u[t]$ 中每个属性分配本地唯一标签。
    • 数据包携带标签,中间节点根据标签表交换(如:图3中$u→v→x$)。

3.3 关键机制

  • 终止性证明(定理4):在属性集有限且无环条件下,协议必然终止。
  • 主导性保证(定理5):等张性+严格左膨胀 → 稳定态路径为简单主导路径。

4. Evaluation

实验设置

拓扑 属性 协议对比
Rocketfuel AS1239(284节点) 宽度=1/OSPF权重,长度=延迟 宽度-长度积协议 vs 最宽最短/最短最宽协议
CAIDA AS关系(70k AS) 类型=客户/对等/提供商,长度=跳数 类型-长度积协议 vs BGP

结果分析

  • 主导属性数(图8-9):
    • AS1239中平均2.45个/路径,93.8%路径≤3个。
    • CAIDA中93.85%源-目的对仅需1个类型-长度。
  • 收敛速度(图10):
    • 目的宣告:宽度-长度积协议(212.3ms) vs BGP(235.9ms)。
    • 链路故障:宽度-长度积协议(99.3ms)仍快于BGP。
  • 路径优化(图11):
    • CAIDA中BGP提供商路径平均长度4.72 → 类型-长度积协议降至3.94。
    • 最宽最短路径平均长度5.07 → 类型-长度积协议支持的最短最宽路径降至3.29。

5. Conclusion

  1. 理论突破:通过部分序解决非等张性问题,首次实现多准则最优路径路由。
  2. 协议高效性:
    • 主导属性集极小(AS级拓扑中93.85%仅需1个)。
    • 收敛速度优于传统协议(尤其非等张场景)。
  3. 部署价值:
    • ISP可独立部署获利(图5案例:AS_w通过多属性吸引客户流量)。
    • 支持应用感知路由(如文件传输选$K$-最快路径,视频流选最宽路径)。

未来方向:探索增量更新机制、跨域策略协同优化。


Optimal Routing Protocols to Routing on Multiple Optimality Criteria
https://blog.xiaoaojianghu.fun/posts/3a868304.html
作者
wst
发布于
2025年9月12日
许可协议